![]() |
2025-05-06 星期二 | ![]() |
邮箱 |
在医疗大健康蓬勃发展的时代,为应对医院药学转型时期新机遇,探索医院药学服务新模式,开启医院药学新征程,为健康中国做出新贡献,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2018年6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市共同主办了2018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来自全国各地近2800名医院药学人员齐聚上海,共襄药学盛宴。
论坛首先以“热点热议”的形式拉开序幕,就广大药师关注的处方前置审核、药事服务费、医保控费、药学门诊、总药师制五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前沿信息汇总,以精简而透彻的剖析,阐述了医院药学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接着大会开幕式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焦雅辉副局长、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衣承东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赵洪涛副秘书长分别发表致辞。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力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统计与临床药理学部杨进波部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毕宇芳主任医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焦雅辉副局长肯定了近十年来国内医院药学发展所取得的良好成绩,特别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药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医院处方管理日趋完善、临床用药管理逐步规范。此外,提出医院药学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希望各位药学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快速转变药学服务模式、丰富拓展药学服务内涵,以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同时,提出医院药学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加快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推进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二是在药品零差率的背景下,积极发挥药师在成本控制上的作用,体现医院药学转型时期的药师价值;三是适应分级诊疗的模式,在医联体内实现药学服务的下沉,在互联网+时代运用AI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发挥药师的作用。
罗力教授对医改政策与医院药师服务转型进行了介绍,带领药学同仁回顾了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分析了当下的医疗政策与压力。面对诊疗人次定基比成倍增加的现状,引出了一个认识“对健康生态系统决定医疗服务的层次性”、一个事实“自费医疗状态下医疗服务自动实现分级配置”和一个现象“第三方支付下医疗服务不断拓展”,阐明了落实分级诊疗是缓解压力的直接方法,具体分析了谁来落实、如何落实等问题,并重点介绍了上海医改模式,展望了互联网介入的背景下,能够真正推动分级诊疗医药分开。此外,还分析了“两票制”政策给医保带来的支付压力,医保局应对的相关政策,药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壮大等热点话题。
杨进波部长围绕“从临床可替代性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一主题,首先明晰了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发展现状,已由前期宣传、推动、鼓励阶段推进至评价、审评的深入阶段,一致性评价已融入常规仿制药评审体系,其次就评审中心对监管策略、受理流程、审评流程等调整和优化的工作进行了介绍。随后梳理了临床可替代性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之间的关系:“一致”的内涵即为“临床可替代性”,即:药学等同+生物等效=治疗等效。最后围绕“一致”内涵,明确以问题为导向,如何建立科学可靠评价体系:一是明确仿制对象,由“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并建立参比制剂目录和中国上市化学药品目录集。二是建立“生物等效”的标准,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三是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加强上市后检查,保证生产持续合规,严防“一致性评价”变为“一次性评价”。四是强化信息公开,CDE网站已开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专栏,通过的品种向社会公开其产品说明书、企业研究报告及生物等效性等实验数据。
第十四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还召开了12个专题分论坛,会议内容涉及国际化临床药学能力建设、心血管药物治疗、抗栓药物治疗、药事管理、药学教育、肿瘤药物治疗、慢病治疗中的药学服务、药师门诊与药物治疗管理(MTM)、处方点评、抗感染药物治疗、疼痛药物治疗与管理、免疫抑制剂药学服务以及北京大学师资研修班风采展示等方面,报告形式包括主题汇报、案例分享、交流讨论、情景演绎、互动答题等,通过生动讲解一系列与临床药师工作紧密结合的主题,拓展了临床药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了行业自信心。
此次会议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认为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紧贴实际,参会的代表都受益匪浅,通过与药学专家的交流,提升了临床药师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拓展了打造精英药师队伍,提供一流药师服务的思路,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促进医院药学转型搭建了良好的平台。